紀念民歌40年,「民歌40」圖文百科全書也在最近正式發行,不只詳盡羅列民歌時期大世紀與代表作品,隨書並附贈3張CD,收錄只曾在電台或演唱會上演出、從未出版過的民歌漏網精彩版本,彌足珍貴。
1975年開啟的民歌時代,帶給許多人無限回憶。今年適逢民歌40年,除了舉辦展覽、演唱會,「民歌之母」陶曉清與資深音樂工作者楊嘉還花了近半年時間,將校園民歌運動的緣起、發展與轉變,民歌時期100張經典唱片與幕後重要的詞曲作者、樂手與推手,搭配珍貴照片、手稿資料,出版「民歌40」圖文百科全書,希望完整記錄下這段歷史。
特別的是,「民歌40」圖文百科全書附贈3張CD,其中2張CD是原本已經絕版的民歌初期「我們的歌」專輯歌曲重新復刻出土;另外一張CD則收錄過去只曾在電台錄音或演唱會唱過,但從未出版的16首民歌版本,像是李宗盛為幫邰肇玫新專輯宣傳代唱的「爸爸喝酒的時候」,以及侯德建當年首度自壇自唱自己的創作曲「龍的傳人」等,相當珍貴。
陶曉清表示,很多人或許會認為商業介入影響民歌的發展,但她卻正面看待,認為電視台、唱片公司等商業的介入讓所有專業人才獲得重視,引發更多人投入創作,奠定日後台灣流行音樂蓬勃發展的基礎。陶曉清說:『(原音)很多人在寫這個民歌歷史的時候,常常會貶抑商業的介入,但是我們真的真正是要來講,商業的介入是代表專業人員的介入,因為是電視讓民歌變成全台灣觀眾都知道有這麼一件事情,因為唱片公司她有專業的製作,就是這樣,它可以堆積堆積,整個能量就累積起來。』
民歌時期代表人物之一的蘇來則推崇陶曉清當年推動民歌時,特別重視製作環節,總不忘介紹幕後詞曲創作者,這樣的精神影響了後來台灣流行音樂發展,讓創作人或製作人贏得一定的尊敬地位,功不可沒。